2025年重慶市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材料一
2025年重慶市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主發布詞(市生態環境局局長 ?余國東)
女士們、先生們,記者朋友們:
上午好。很高興在春節假期后與大家見面。非常感謝各位對重慶生態環保工作和加快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的關心和關注!
近年來,重慶市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一體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九治”攻堅,建設美麗重慶邁出堅實步伐,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踏出篤定足印。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穩定在325天以上,青山常在、藍天常駐、碧水長流的城鄉大美畫卷在巴渝大地徐徐展開。
春節假期后首個工作日,市委召開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推進大會,進一步研究部署了我市2025年推動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的工作目標、主要任務、重點措施,下面,我將圍繞以下七個方面,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第一,以治水治氣治土為牽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首先是打好碧水保衛戰,持續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將排查整治范圍向支流延伸,今年重點完成涪江、綦江、阿蓬江等5條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累計建成30條美麗河湖、50條幸福河湖,讓老百姓暢享水清岸綠的生態福利。其次是打好藍天保衛戰,強化重點領域協同治理和重點區域聯防聯控,完成4家鋼鐵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推動150家重點行業企業提升環保績效等級,淘汰治理3.8萬輛老舊車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向好,讓藍天白云成為群眾抬眼即見的生活底色。再是打好凈土保衛戰,全面落實耕地分類管理措施,持續推進污染地塊修復治理,切實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第二,以治廢治塑為抓手,提質建設全域“無廢城市”。“無廢”并不是說不產生固體廢物,而是通過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實現固體廢物源頭產生量減少、資源化利用率提高。通過推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和廚余垃圾資源化利用、有序推廣竹木制品等塑料替代產品、完善廢舊農膜有償回收體系等,讓更多固體廢物“變廢為寶”。到2025年底,我們將累計建成“無廢城市細胞”4000個以上。這里給大家解釋下,“無廢城市細胞”是指采取有效技術手段和管理措施,推廣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培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社會生活單位,包括“無廢工廠”“無廢機關”“無廢醫院”“無廢學校”等。
第三,以治山治岸為基石,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近年來重慶生物多樣性保護取得積極成效,植物界“大熊貓”崖柏、銀杉人工繁育野歸成功,備受關注。今年,將建設“兩岸青山·千里林帶”35萬畝、國家儲備林50萬畝,持續發揮森林“綠色屏障”作用。實施瀕危野生動植物保護工程,嚴格落實長江十年禁漁,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開展三峽庫區危巖治理攻堅戰,完成431處存量危巖隱患綜合治理,保障三峽庫區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四,以治城治鄉為重點,打造全市域整體大美風貌。重慶是江城也是山城,有大城市也有大農村。一方面,我們將高水平建設山地特色生態之城,累計完成“兩江四岸”治理70公里,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000萬平方米,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邂逅滿目蔥蘢。另一方面,將高品質建設巴渝和美鄉村,今年6月底前實現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把村民房前屋后的“煩心事”辦成“暖心事”。完成500個行政村社環境整治,新建巴渝和美鄉村達標村2000個以上,打造現代版巴渝“桃花源”,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第五,以碳達峰碳中和為統領,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開展企業循環式生產、園區循環化改造,推動近零碳園區、近零碳公共機構試點建設,發展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產業,推動制造業整體向“綠”。實現“長江綠融通”系統與“綠效碼”互聯互通,力爭綠色貸款余額突破10000億元。通過“碳惠通”平臺建立個人碳賬戶,老百姓只要多乘坐公共交通、消費節能環保商品等都可以獲得積分,積分可兌換獎勵,將“衣食住行”中低碳元素轉變為實實在在的收益。
第六,以改革創新為突破,重塑超大城市“大綜合一體化”生態治理系統。深化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迭代升級生態環保數字化平臺,拓展“巴渝治水”“巴渝治氣”“巴渝治廢”等重點應用實戰成果,比如,我們的“巴渝治水”系統的監測感知點已達1.1萬余個,水環境問題發現及解決時效由此前平均7天縮短為24小時以內。接下來,我們還將持續優化生態環境監測網,基本實現大氣、水、聲環境質量監測自動化。
最后,以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后半篇文章”為契機,著力提升生態環境問題管控效能。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打表推進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的整改任務,集中攻克和解決一批成因復雜的重點難點問題。同時,對3421件群眾舉報投訴,逐一梳理、分類施策,用實際行動將群眾“問題清單”轉化為民生“幸福賬單”。
2025年,我們將錨定重要節點,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支持參與下,聚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努力形成更多“西部領先、全國進位和重慶辨識度”的標志性成果。
新聞發布材料二
2025年重慶市推進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新聞發布會答問參考
問題:重慶依水而生,因水而興。“治水”是重慶一體推進“九治”攻堅的重點之一,請問,2025年重慶在“治水”方面有哪些規劃,將采取哪些措施?(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答)
答: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重慶地處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2025年,我們將持續深化水環境治理,推動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扎實抓好長江大保護,讓“魚翔淺底”照進現實。
第一,持續深化水環境治理。水的問題表面看在水里,但根子在岸上,只有抓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這個“牛鼻子”,倒逼岸上污染源治理,才能解決問題。截至去年,我市“三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到98%。今年,我們將健全入河排污口“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監管”全鏈條工作機制,完成我市“三江”干流和5條重要支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分批啟動支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第二,推動美麗幸福河湖建設。美麗幸福河湖是美麗中國在水生態環境領域的集中體現和重要載體。近年來,全市先后建成美麗河湖、幸福河湖38條,“水清岸綠、魚鷗翔集”的美好景象愈發常見。比如,開州漢豐湖從曾經的 “澤國荒灘”,到如今的 “城市明珠”,不僅治出了秀水美景,更治出了百姓口碑。今年,我們將深入實施幸福河湖建設“百千行動”,加快建設美麗河湖、幸福河湖,累計建成30條美麗河湖、50條幸福河湖。
第三,全力守護群眾飲水安全。飲用水源地建設與保護事關人民群眾飲水安全和生命健康,近年來,我們扎實開展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作,全市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連續10年保持100%。今年,我們還將持續推進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環境問題整治,加強涉水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環境監管,強化城鄉供水突發水質污染應急處置,健全完善突發水環境事件預警、響應、處置體系,讓老百姓喝得放心、喝得安心。
我就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