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生態環境局2025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材料一
重慶市生態環境局2025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詞
2024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也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一年。這一年,我們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學篤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會同全市各級各部門一體推進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鄉“九治”攻堅,推動美麗重慶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奮力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2024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為優,空氣質量優良天數同比提升,青山常在、藍天常駐、碧水長流的城鄉大美畫卷徐徐鋪展。
打表推進“九治”攻堅,在生態環境治理上展現新作為。我們身邊的水越來越清,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為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2年達到100%、高于國家考核目標2.7個百分點;銅缽河入選新一批全國美麗河湖。農村黑臭水體治理使78萬村民群眾受益。我們頭頂的藍天越來越多,2024年,評價空氣質量六項指標均達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穩定在325天以上,連續7年無重污染。我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越來越安全,修復污染地塊19塊,提供凈地1568畝,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連續3年保持100%。協同實施“治廢治塑”,深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加強垃圾分類治理、開展“白色污染”減量行動。全面建立“無廢指數”評價體系,建成“無廢工廠”“無廢學校”“無廢醫院”等“無廢城市細胞”3500余個。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也越來越美。“兩江四岸”新妝上線,城市公園宜老宜少,老舊小區加速“煥新”,鄉村迸發“美麗經濟”新活力,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城市發展助力、為人民幸福“加碼”。
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在筑牢高質量發展生態根基上展現新作為。深入實施“治山治岸”,三峽庫區腹心地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度95%,新建“兩岸青山·千里林帶”35萬畝,修復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662公頃,銅鑼山礦區生態修復項目入選聯合國“生態恢復十年”優秀案例,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5%以上,完成“兩江四岸”61公里濱江岸線治理提升。全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運行國內首個區域性崖柏資源數據庫,在全國第二個公開出版外來入侵物種圖集,初步編制全市陸生、水生生物多樣性保護圖譜。目前,長江干流重慶段監測的魚類較禁捕以前增加一倍以上,長江鱘、胭脂魚、巖原鯉這些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了有效保護,水生生物資源量明顯上升。“重慶市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獲評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優秀實踐成果,梁平區入選全球最大的城市和地方生物多樣性保護知識與案例分享“自然城市”平臺。
積極穩妥推進“雙碳”,在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上展現新作為。嚴把環境準入關口,在全國率先發布并動態更新的“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差異化精準管控818個環境單元,相關做法經驗在全國推廣。推進循環經濟發展,建成全國首個電力行業固廢循環利用中心,綦江電廠和涪陵頁巖氣油基巖屑協同處置國家級試點有序推進。累計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70家、綠色園區16個。優化培育重慶碳市場,重慶碳市場碳價升幅排全國8個試點碳市場第1、累計交易5299萬噸。發布“碳惠通”平臺3.0版,注冊量超300萬人。首次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介紹重慶綠色低碳轉型實踐路徑。
持續深化改革賦能,在提升超大城市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上展現新作為。加力實施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打表推進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任務,3421件群眾舉報投訴已辦結2348件、階段性辦結713件,努力把群眾“問題清單”變民生“幸福賬單”。加快建設“數字生態環保”體系,“巴渝治水”應用成熟運行、經驗向全國推廣,“巴渝治氣”應用實戰化運行,“巴渝治廢”應用上線試運行,相關應用均在環境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堅決守住生態安全底線,建立生態安全協調機制,完善生態環境領域風險防范和應急處置體系,推動組建市級層面2支綜合環境應急隊伍以及環境應急專家隊伍,妥善處置突發環境事件,未發生重特大突發環境事件和輻射事故。持續深化成渝協作,在全國率先開展跨省域“無廢城市”共建、率先成立跨省域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工作小組,市級改革項目“完善川渝跨界污染協同治理機制”取得明顯成效,川渝聯合執法經驗向全國推廣。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今年重慶將承辦世界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接下來,我們將圍繞當好西部大開發特別是大保護的排頭兵、長江經濟帶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示范者和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模范生,緊盯長江經濟帶戰略實施10周年等重要節點,加快打造美麗中國建設先行區,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貢獻更多重慶力量!
新聞發布材料二
答問參考
問題1:剛剛發布人介紹截至2024年,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連續8年保持為優,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連續2年達100%。請問在水生態環境保護方面都開展了哪些工作,今年還將重點在哪些方面發力?
答問參考:習近平總書記三次赴重慶考察,都明確要求重慶要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習近平總書記深情牽掛著巴山渝水,殷殷囑托激勵著山城兒女。作為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重慶市堅決扛起政治責任,精準打出治水“組合拳”,全力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我們扎實推進入河排污口整治。進一步健全“排查—監測—溯源—整治—監管”全鏈條工作機制,強化入河排污口分級分類管理,開展3輪次市級循環交叉專項核查,牢牢擰緊入河排污“閥門”,層層設防守護一江清波。目前,長江、嘉陵江、烏江干流重慶段4012個入河排污口,整治完成率達到98%。
我們系統推進流域綜合治理。緊盯重點河流,加強水質分析研判,因地制宜系統施策。持續開展工業園區水污染防治專項行動,推進園區污水處理廠擴容和提標改造,全年新增工業污水處理能力1.5萬噸。此外,我們還以第三輪中央環保督察典型案例整改為契機,推進城鎮生活污水治理,盡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我們全力保障水環境安全。重慶大力推進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在線監測和視頻監控能力建設,出臺20條監管措施,組織開展水源地“回頭看”專項行動。同時,強化城鄉供水突發水質污染應急處置,健全完善突發水環境事件預警、響應、處置體系,讓老百姓喝得放心、喝得安心。
如今的重慶,碧水青山滿目新,江岸美景入畫來。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這樣共同的感受。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水生態環境保護依然任重道遠。2025年,我們將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推進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探索建立水生態監測評估機制;二是全面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接續實施消除城鄉黑臭水體專項行動;三是深化工業園區水污染整治,加強榨菜廢水、頁巖氣開采水等污染治理;四是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強化涉水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環境監管,共繪美麗河湖新畫卷,守護一江碧水向東流。
問題2: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全力惠企、援企、穩企、強企。請問在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咱們市生態環境局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還有哪些打算?
答問參考: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近年來,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牢牢把握“穩進增效、除險固安、改革突破、強企富民”工作導向,努力扛起服務企業的“擔”,助力企業贏得市場的“單”。
一是深入推進政策制度創新。推出一批務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形成囊括優化審批服務、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包容審慎監管等80余條生態環境領域改革“干貨”,為企業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
二是全面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推動市、區兩級政務服務事項“同事同標”。常態化開展“我陪群眾走流程”活動,打造“保姆式”貼心服務。開展產業園區優化環評分類管理試點,豁免環評管理、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管理的行業類別數量和審批承諾時限(13個工作日)排全國第1。
三是全力保障重大項目建設。對重大項目開辟環評審批“綠色通道”,強化首任負責制、一次性告知服務制,保障重大項目加快建設。截至目前,市級重大建設項目審批完成率同比增長6%,百項重點關注項目審批完成率同比增長7%,完成率實現“雙增長”,重大項目環評保障工作跑出“加速度”。
四是不斷優化環境執法方式。持續開展“人民至上 重慶生態環境執法在行動”品牌活動,深化“三送”服務和“四進”活動(送政策、送法律、送技術;進上市企業、進工業園區、進重點監管對象、進一般排污單位),對口幫扶172家新上市企業、擬上市企業以及重點園區企業;深入開展“服務高質量發展 重慶環境執法在行動”專題調研,到8個化工園區和27家企業,面對面聽取企業意見建議,實打實服務企業發展,讓執法有溫度,累計幫助576家企業重塑環境信用,給足企業容錯改正空間,讓企業及時糾錯后,就能“輕裝上陣”;堅持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與柔性執法并重,認真執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讓執法有力度更有溫度。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關鍵之年。接下來,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將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一是主動服務融入全市經濟工作,開展產業園區優化環評分類管理試點改革,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二是深入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確保審慎包容有溫度、柔性執法有尺度、靠前服務有深度。三是加強部門聯動、區縣聯動和川渝聯動,助力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保駕護航。
問題3:咱們過去一年在治氣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接下來還有什么舉措?
答問參考:近年來,我市藍天保衛戰取得的成效大家有目共睹,藍天不僅數量上去了,“品質”也在逐步提高,藍天白云從“奢侈品”變成了“日用品”。2024年,評價空氣質量六項指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可吸入顆粒物、細顆粒物)重慶均達標,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連續5年穩定在325天以上,連續7年無重污染。這樣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全市各級各部門、各區縣、各企業以及社會各界齊心協力、合力攻堅的結果!我們重點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是加強源頭防控。持續深化工業、交通、揚塵、生活污染控制。在工業污染控制方面,我們全面落實大氣專項補助資金、減交環保稅、重點行業企業大氣污染防治績效評級等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開展深度治理,激發企業提檔升級,新增完成企業超低排放改造或深度治理37家,新增大氣污染防治績效評級企業82家。在交通污染控制方面,重點通過調整運輸結構、新能源汽車推廣、老舊車淘汰等促進交通污染減排,主要樞紐港鐵路接入率達100%,淘汰治理老舊車輛13.3萬輛,推廣新能源汽車25.3萬輛。在揚塵和生活污染控制方面,開展建筑施工揚塵控制攻堅提升行動,創建和鞏固示范工地(道路)860余處。分類開展老舊小區餐飲油煙、露天焚燒、煙熏臘肉整治,建立13個秸稈綜合處置點。
第二是加強精準攻堅。一方面,針對冬春季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堅持早研判、早部署、早啟動,成立今冬明春“治氣”攻堅指揮部,每日分析研判空氣質量,現場交辦、幫扶涉氣問題,“點對點”會商區域空氣質量,24小時調度各區縣污染應對情況,精抓細扣每1微克,全力拼搶每一個“藍天”。另一方面,進一步完善“巴渝治氣”,上線重點污染源管控、污染應急應對等多個特色應用場景,比如通過高空瞭望AI自動識別煙霧報警系統能準確識別煙氣、焚燒、揚塵等問題,大大提升治氣調度的及時性、精準性。
第三是加強協同共治。一是強化部門協同。市經濟信息委、公安局、市場監管局、住房城鄉建委、城市管理局、農業農村委、交通運輸委、機關事務管理局、能源局等市級相關部門會同市生態環境局,全力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大氣污染防治和管控。二是強化市區協同。市“治氣”攻堅指揮部定期召開調度會,按月通報空氣質量排名,對空氣質量管控、改善不力的區實施約見約談等,壓實各區縣黨委政府“治氣”責任。各區縣政府將“治氣”納入年度重點工作和績效目標考核,推動區域空氣質量改善。三是強化川渝協同。召開川渝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會議;統一毗鄰區域污染天氣應急啟動標準和應對措施,建立川渝聯防聯控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共同會商,同步啟動污染預警和水泥、磚瓦窯企業錯峰生產;開展川渝毗鄰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督導幫扶和交叉執法。
雖然我們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重慶地處四川盆地,空氣質量尚未擺脫“氣候影響型”,特別是冬春季逆溫、靜風、高濕等不利氣象條件,更不利于大氣污染物擴散,增加了大氣污染防治的難度。
新的一年,我們將持續綜合施策系統深挖減排潛力、進一步優化污染天氣應對機制,解決好群眾身邊突出的大氣環境問題,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我們相信,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一定能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讓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漸成常態,讓老百姓的藍天幸福感可持續。謝謝!
問題4:請問,市生態環境局在加快建設“數字生態環保”體系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下一步,還會有哪些重要的應用進入實戰運行,會給我們環境管理工作帶來哪些變化?
答問參考:近年來,我們聚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生態環保”體系,美麗重慶建設正加快從“治”到“智”的步伐。“巴渝治水”應用成熟運行,“巴渝治氣”應用實戰化運行,“巴渝治廢”應用上線試運行,10個多跨事件實現三級貫通。
“巴渝治水”應用系統聚焦治水核心業務,拆解形成700多項業務事項,融合了農業農村、水利、住建等22個市級部門的690多項數據,監測感知點達到1.1萬余個。為每條河流量身定制了“數字化管水一張圖”,實現了水環境可視、可查、可分析,構建起水態勢一屏總覽、水污染聯動治理、水問題閉環處置、水任務協同管理的數字治水新格局。2024年,依托“巴渝治水”應用系統,推動水環境問題線上協同處置3000 余次,問題處置平均時間由原來10天縮短至2天。“巴渝治水”應用系統也因此榮獲第六屆、第七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優秀案例。
“巴渝治氣”應用系統包含1個駕駛艙、5大功能板塊、5大應用場景、1個治氣系統,其中,5大功能板塊包括治理、制度、智管、感知和考核,5大應用場景包括露天焚燒、尾氣管控、揚塵管控、廢氣管控和污染應對。目前,“巴渝治氣”應用系統通過多跨數據的在線歸集交互,實現了空氣質量一圖覽、預測研判一掌明、重點項目一鍵查、區縣考核一屏調等基本功能。“巴渝治氣”應用系統能精準識別露天焚燒點位、重點管控路段和高排放車輛用車大戶,及涉氣問題加油站等,在此次冬春季大氣污染應急應對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此外,“巴渝治廢”應用系統也實現了危險廢物源頭管理、轉移管控、規范處置、復盤評價等全生命周期閉環管理,上線試運行。下一步,我們將迭代升級“巴渝治水”“巴渝治氣”“巴渝治廢”等數字化應用,加快打造“巴渝環境風險防控”“巴渝執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準入”等一件事。通過大數據和智能化手段,實現對各類環境要素更精準的監測和分析,推動環境管理工作向精細化、智能化轉變,系統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問題5:我們知道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是重慶2024年重點民生實事之一,請問,重慶在推進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方面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今年還有什么打算?
答問參考:農村美不美,低頭先看水。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黑水塘”“臭水溝”……農村黑臭水體成為村民房前屋后的煩心事。為解決這件家門口的突出環境問題,2024年以來,我們將農村黑臭水體清零行動作為美麗重慶建設、巴渝和美鄉村建設、“九治”生態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任務,重點開展了三項工作。
一是摸準底數,我們以農村區域200平方米以上河流、坑塘、溝渠、水庫4類水體和群眾房前屋后反映強烈的小微水體為對象,開展全市域、全覆蓋、地毯式排查。截至目前,全市共動態排查建檔農村黑臭水體1255個、面積299萬余平方米。
二是精準施策,在摸清底數的前提下,根據水體黑臭成因和水體類型,建立“一水一策”問題清單,精準施策,靶向發力。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1234個、295.2萬平方米,分別占全市總任務量的98.3%、98.6%,26個區縣基本實現動態清零。在治理過程中,也探索出了很多具有重慶特色的治理模式,比如,梁平區因地制宜采用“鄉村小微濕地凈化塘+節水灌溉”模式,不僅實現了雨水和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凈化,凈化后的水還可作為中水進行二次利用,用于灌溉菜地、果樹等,助力綠色發展;北碚區將清淤底泥用于生態濕地建設,建成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展覽館。
三是長效管理,將農村黑臭水體納入“巴渝治水”數字應用系統,把河長辦“智慧河長”與“巴渝治水”協調聯動起來,建立農村黑臭水體國家級、市級、區縣級“三張監管清單”,推行紅、黃、綠“三色動態管理”,推行“農村黑臭水體一件事”應用,實現黑臭水體問題點位“一張圖”、治理工作“一本賬”。同時,組建7個現場核查組,將農村黑臭水體納入村級河長制日常巡查管理范疇,確保河流長治久清,真正把村民群眾房前屋后的“煩心事”辦成“暖心事”。
下一步,我們將全面加強農村廁所管理和糞污管控,因地制宜推進農村生活污水集中資源化利用和一體化治理,推動鄉鎮污水處理廠向農村納管延伸,提高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市場化專業化運維水平。同時,深入推進數字賦能,著力構建長效機制,加強監督評估問效,力爭今年6月底前實現全市農村黑臭水體動態清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