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向霆做客重慶之聲《周五面對面》文字實錄
【提要】“無廢城市”試點目標任務按期、保質完成!周五面對面對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向霆,看重慶如何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確保“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推進。
【主持人】這里是FM968重慶之聲每周五推出的對話廳局級干部訪談節目——《周五面對面》。
介紹一下今天來到直播間的嘉賓,他是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向霆。向局長,歡迎您!
【向 ?霆】各位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向霆,很高興來到周五面對面,跟大家一起討論重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
【主持人】我記得去年,市生態環境局來上節目的時候也曾經提到過,重慶市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被生態環境部納入了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試點為期2年,也就是從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向局長,能不能先給我們介紹一下,試點成效怎么樣?
【向 ?霆】當然。我們重慶的試點范圍包括中心城區的9個區和兩江新區、高新區,通過近兩年的試點,在制度、技術、市場、監管、全民行動五大體系建設方面取得明顯進展,按期、保質完成了試點目標和任務。比如,重慶在醫療廢物集中無害化處置、農膜回收網點、再生資源回收體系這三個方面,已經實現了鎮級或社區的全覆蓋;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的原生生活垃圾實現近零填埋;餐廚垃圾實現全量資源化利用;城鎮污水污泥無害化處置率超過95%。
【主持人】您剛才是把“無廢城市”的建設目標進行了拆解,讓大家明白原來“無廢城市”并不是沒有固體廢物產生,而且將它們最大限度地進行資源化利用。
【向 ?霆】對,確切地說,是固體廢物產生量越少越好、資源化利用充分、處置安全。可能這樣說起來還是很抽象,大家難以理解。我們來舉個例子。說到固體垃圾較多的場所,你第一時間會想到哪里?
【主持人】菜市場?
【向 ?霆】那我就以菜市場舉例。渝中區得意世界城對面的石灰市菜市場,進去過嗎?
【主持人】當然,很多年前那里就非常火了,就算你不買菜,也可以去吃一碗花市豌雜面,非常“重慶”。
【向 ?霆】這個菜市場建成于2001年,憑著規模大、價格實惠、種類齊全、菜品新鮮,成為最受主城市民歡迎的菜市場之一。但人多,必然垃圾就多。我們測算過,石灰市菜市場產生的垃圾一天就有6、7噸,其中呢,果蔬垃圾大約4噸,水產肉類垃圾1噸,果核、貝殼類垃圾0.5噸,塑料、紙箱類垃圾1噸。差不多就是這么個體量。
這些垃圾怎么收呢,塑料、紙箱類垃圾,屬于可回收垃圾,此前由專人負責回收;餐廚垃圾(主要是果蔬垃圾)原先堆放在街邊的臨時堆放點,每天分三次由區保潔單位進行清運;固廢垃圾隨意堆放,由菜市場保潔人員不定期清理。
【主持人】雖然會有人定時或不定時來清運,但給人的觀感總是會亂糟糟的。
【向 ?霆】而且你剛才說這里的豌雜面很好吃對吧?業主方肯定也看到了這一點,于是在去年10月份,菜市場進行了提檔升級,引進了小吃餐飲等業態。這下,餐廚垃圾品種從以前比較單一的果蔬肉類,又增加了高油高鹽、水分足的垃圾,比如各種湯汁。如果按照此前的處理方式,這些餐廚垃圾將對周邊環境造成惡劣影響。
【主持人】我記得當時陽光重慶平臺也收到過很多市民的投訴,指控這里臟亂差。
【向 ?霆】群眾說得沒錯啊,餐廚垃圾一多,特別是夏天一旦收運不及時,就會給周邊居民造成極大的影響。怎么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就是建設“無廢菜市場”。
【主持人】關鍵是怎么建?建成了會是什么樣?
【向 ?霆】首先要明確——建設“無廢菜市場”不是不讓大家丟垃圾了,而是要盡量讓大家看不到垃圾,也就是說,產生的垃圾盡快進行處理,而且這個處理還不是說趕緊拉走丟棄,是需要盡量去進行資源化的利用。
按照這個目標,首先由管理公司牽頭,推進基礎設施改造。怎么改造呢,菜市場以前有一個停車場,已經廢棄了,就由業主方和技術單位在這里進行改建,建設處理能力5噸/日的餐廚垃圾處理站,以滿足菜市場分類出來的餐廚垃圾就地處理,結合現有的垃圾分類工作,以達到固廢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的程度。
【主持人】就地處理餐廚垃圾?真的不會產生噪音、廢氣什么的嗎?
【向 ?霆】當然不會。在改造之初,相關牽頭單位和數據咨詢公司就根據石灰市菜市場的整體結構,就其每天餐廚垃圾產生量、未來20年的變量、現有場地支持、設備硬件及后勤等支撐條件,科學規劃,結合菜市場垃圾產生結構,設計處置工藝路線;詳細方案定下來之后,業主方也積極協調,完成餐廚垃圾處理設備的落地。
如今,石灰市菜市場的購物環境有了很大的變化,每天產生的餐廚垃圾第一時間就能進行就地處理,有效解決了菜市場廚余垃圾的存儲和轉運壓力。
【主持人】“就地處理”到底是怎么個就地處理法呢?
【向 ?霆】通過餐廚垃圾處理設備,構建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鏈,餐廚垃圾通過設備生產為營養土,可制成有機肥料;其它塑料、紙質品則進行二次回收利用。
【主持人】您剛剛提到“產業鏈”?也就是說,還會產生經濟收益?
【向 ?霆】對,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產業鏈。改造前,石灰市菜市場每年用于垃圾處置的費用大概在100萬元左右;改造后,通過將餐廚垃圾(果蔬垃圾)就地處置,垃圾源頭減量效果顯著,外運垃圾量減少了85%,每年處置費用減少約50萬元。
這是在源頭“節流”,后面還有“開源”,餐廚垃圾轉化成有機肥料,會產生額外的經濟收益。
【主持人】向局長,這個方面我也想多問兩句:這個設備平時是怎么個運行機制呢?誰來管?
【向 ?霆】相關設施的建設及運行,政府積極引導,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石灰市菜市場升級改造,以及餐廚垃圾資源化設施建設,并參與后期的運營,項目建成并投入運行后,政府按照比例予以補貼。其中,用于餐廚垃圾處置設備建設的費用大約200多萬元。
而整個改造、后期運營也需要接受部門監管。依照《重慶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石灰市菜市場的餐廚垃圾處理工作,既受市容環境衛生主管部門的監督、協調,也受衛生、環保等其他有關部門監督。石灰市菜市場的垃圾處理,分成收運、分類、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三個階段,分別由專門部門負責,并成立監管部門,對石灰市菜市場每天產生的垃圾第一時間進行收運、分類、處理,嚴格落實餐廚垃圾就地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主持人】這就為以后在更多地方建設“無廢菜市場”摸索出了一條可供復制的路徑。那么,兩年試點,重慶還突破了哪些障礙?又得出了什么寶貴經驗?稍后繼續討論。
【提要】“無廢城市”試點目標任務按期、保質完成!周五面對面對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向霆,看重慶如何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確保“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推進。
【主持人】這里是FM968重慶之聲每周五推出的對話廳局級干部訪談節目——《周五面對面》。直播間參與討論的嘉賓是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向霆。
向局長,剛剛您介紹了重慶“無廢城市”試點的相關成效,也給我們舉了非常生動的案例。那現在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這些成效是怎么來的。其實過去,我們不是不知道循環發展、綠色發展的好處,但是難點在于技術限制。
【向 ?霆】對。所以“無廢城市”的建設,重中之重就在于技術體系的建設,也屬于無廢城市“五大體系”之一。我舉個例子,我們重慶人喜歡吃火鍋,產生的餐廚垃圾,都是“三高”——高含水率、高含油率、高含鹽率。這樣的垃圾處置起來,不僅難度高、能耗大,而且容易造成設施設備的損壞。
因此,市環衛集團結合市情及居民飲食習慣開展科研攻堅,率先掌握“厭氧消化、熱電聯產”的“三高”餐廚垃圾處理核心技術,并且已投入運用,將餐廚垃圾進行油水分離,潲水油經過酯化和酯交換等生產生物柴油,“潲水”經高溫厭氧消化后產生沼氣,沼氣經過凈化處理后發電或生產CNG。現在,中心城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100%。
另外,我們還率先實現了生活垃圾焚燒全套裝備國產化;
【主持人】2000年的時候,國家經貿委、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第一批國家鼓勵發展的環保產業設備(產品)的目錄,我記得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成套設備就列入了這個目錄當中。
【向 ?霆】是,當年我國垃圾焚燒發電剛開始起步,焚燒設備完全依賴進口,外國的設備呢,價格昂貴不說,垃圾成分也與國內不同,就并不適應國內的垃圾特性,由此產生了很多問題,比如備受詬病的二噁英,具有強致癌性。它的產生,主要就是垃圾不完全燃燒或異相催化反應合成的。
圍繞這些問題,我們重慶的企業大力攻關,業內率先實現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全套裝備的國產化。比如三峰環境(集團)有限公司的設備,就可以實現垃圾充分燃燒,并經過脫硫,催化分解、紫外光分解、微生物降解和綜合靜電煙氣凈化等方法,把二噁英基本消除。現在,已經助力中心城區原生生活垃圾全焚燒、零填埋。
【主持人】也就是說,我們中心城區現在產生的生活垃圾已經不再填埋,而是全都拿去焚燒發電了?
【向 ?霆】對。三峰集團的技術和裝備現在已經應用到了國內及美國、印度等8個國家。
再舉一個例子,鈦石膏,巴南人民可能比較熟悉,因為巴南區鈦石膏的產生量極大。它是采用硫酸法生產鈦白粉時,加入石灰以中和大量酸性廢水而產生的廢渣。之前,巴南區的鈦石膏主要采用渣場堆存方式處理,這樣會占用大量土地,消耗巨額堆場建設維護費。再進一步說,堆放在那里也不好看。但其實,鈦石膏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廢渣”,而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經過合理的處置,可以在很多領域都得到有效利用,比如用來改良土壤,生產生態復合肥料材料,生產筑路材料,制備高性能復合膠凝材料等等。比如,巴南區一家鈦白粉企業,就建立了兩條鈦石膏烘干生產線,烘干后的鈦石膏拿來干嘛呢,主要用于水泥緩凝劑,不讓水泥凝固,而且對水泥的性能沒有不利影響。
【主持人】這些技術問題的攻克,既解決實際問題,又填補國內空白。那對于建設“無廢城市”,市場主體的反映怎么樣?
【向 ?霆】非常歡迎。因為通過“無廢城市”的試點工作,可以健全市場體系,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形成“無廢城市”市場體系新格局,這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新的增長點。
比如,我們出臺了覆蓋“設計—生產—回收拆解—再生利用”全環節的汽車行業循環產業鏈建設方案。我重點說一下回收拆解和再生利用。從前機動車報廢了,只能變成破銅爛鐵論斤賣,因為之前的舊件不允許回收。現在,機動車的“五大總成”(也就是發動機、方向機、變速器、前后橋和車架),如果具備再制造條件,就可以出售給具有再制造能力的企業,經過再制造后,循環利用。
【主持人】對于這門生意,中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預估過,以后一臺報廢車,平均能賣到3000塊錢,從長期來看,每年賣出去3000萬臺車,就應該報廢3000萬臺車,這才會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這么算下來,就將形成一個千億規模的市場。
【向 ?霆】現在國內的汽車報廢率在3%左右,回收拆解率只有20%左右,舊件資源貧乏一直是制約我國再制造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允許機動車回收拆解和再生利用后,產業的循環發展、綠色發展得到很好的實踐。就拿我們重慶來說,首先是推行無廢設計。目前,我們搭建汽車制造企業“無廢”技術標準體系174項,優先使用可循環材料,推廣通用化、模塊化設計,長安汽車重慶基地整車可回收利用率達97%。在規范綠色拆解方面,引導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企業市場化、專業化、集約化發展,形成“回收網點—拆解中心—區域性拆解基地”的網絡體系,拆解點由64個精簡至16個,市報廢汽車公司資源回收利用率近99%。
【主持人】現在相關領域有沒有一些企業巨頭“嶄露頭角”?
【向 ?霆】應該說,還是有的。之前說到的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是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龍頭企業,總市值現在有140多億。此外,重慶智得熱工工業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溫蒸汽成套處理設備,被國內約150家醫療廢物集中處置單位采用,市場占有率國內第一,并出口到北美、歐盟等地20多個國家。這些企業都在國內乃至世界部分地區,已經實現技術、裝備雙輸出。
【提要】“無廢城市”試點目標任務按期、保質完成!周五面對面對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向霆,看重慶如何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確保“無廢城市”建設全面推進。
【主持人】這里是FM968重慶之聲每周五推出的對話廳局級干部訪談節目——《周五面對面》。直播間參與討論的嘉賓是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向霆。
向局長,您之前向我們介紹了重慶在為期兩年的“無廢城市”試點建設過程中,在技術、產業等方面取得的一些進展。接下來,不止是主城區,“無廢城市”要在我們全市都推開了。接下來我們要怎么做,再給我們介紹一下?
【向 ?霆】在之前的試點過程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效,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其中我認為最有價值的,是建立了一個跨領域、跨部門、跨區域的固體廢物管理體系,探索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比如,我們開展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川渝兩地首創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實現了利用處置能力區域共享,促進產業提檔升級,確保環境風險有效管控。2020年,兩地直接審批“白名單”內危險廢物跨省市轉移近4.87萬噸,平均審批時限由1個月壓縮到約5天,企業得了實惠、政府也減了負。
目前,“白名單”制度已經從川渝兩地拓展到云南、貴州,并納入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在全國推廣。
【主持人】如果沒有這個“白名單”制度,要怎么來實現危險廢物跨省轉移呢?
【向 ?霆】比如,重慶向四川轉移危險廢物,在實施“白名單”制度前,必須經由企業申請、市生態環境局受理、函商四川省生態環境廳同意、市生態環境局批準等程序,手續繁瑣、辦理時間普遍在1個月以上。
現在,每年12月,重慶市、四川省分別提出下年度危險廢物經營單位以及相應接收危險廢物類別和數量的“白名單”,經協商確認后正式函告對方。雙方可按此“白名單”直接予以審批,不用再征求對方意見了。按照“白名單”制度,現在重慶市向四川省跨省轉移危險廢物,只需要經由企業申請、市生態環境局批準兩個程序,辦理時間壓縮到5個工作日左右。
【主持人】之前您提到我們重慶在技術上取得了很大突破,在此基礎上,有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體系來規范呢?
【向 ?霆】當然。我們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不斷完善規范標準體系。目前,全市建成固體廢物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4個,主編或參編國家和行業標準近30項。比如,我們在全國率先出臺《錳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實現電解錳企業、電解錳渣場等突出環境問題整治有標可依、對標治理。
在我國,錳對工業發展和地方經濟貢獻巨大,高純度電解錳在鋼鐵冶煉、有色金屬冶煉、電子技術、化工、環保、食品衛生、電焊條、航天等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但是,電解錳生產廢水中會包含大量污染物,如果滲漏到地下,會對土壤及地下水造成污染。所以這個標準,就規定了電解錳行業企業水污染物和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限值、監測和監控要求,以及標準的實施與監督等相關規定。
再比如,我們制定了水泥窯協同處置、頁巖氣開采行業、危險廢物填埋場運營封場、醫療廢物高溫蒸汽處置等環境管理規范,填補了頁巖氣、危險廢物填埋場運營封場等領域制度空白。
【主持人】我記得在去年的節目中,市生態環境局就曾提到,要圍繞《重慶市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工作方案》中“1+5+N”的總體建設框架,進一步深化生態環境大數據平臺建設。現在建得怎么樣了?
【向 ?霆】強化監管體系方面,我們已經建成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大數據平臺,集成數據采集、對比分析、問題交辦等管理模塊以及入庫計量、軌跡追蹤、電子聯單等核心功能。在這個平臺上,我們已經建立起了危險廢物產生單位、自行利用處置設施及重點監管單位“三張清單”,覆蓋企業7300多家。通過這個平臺,我們可以實現危險廢物的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等情況全過程可追溯管理,能夠有效遏制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
【主持人】通過這樣的一些探索,是不是能夠極大降低監管成本?
【向 ?霆】對。2020年,我們開展嚴厲打擊危險廢物違法行為專項行動,排查重點企業2651家次,立案查處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59件,專案查處重點案件28起,打掉犯罪團伙13個,抓獲犯罪嫌疑人66人,有力打擊和震懾了危險廢物違法犯罪行為。如果沒有這些高科技手段的幫助,效率可能達不到這么高。
【主持人】向局長,對于我市“無廢城市”的試點,您剛才重點從體制機制、標準體系以及監管方面給我們做了介紹。那現在,如果要全面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還有什么難點沒有?
【向 ?霆】當然是有的。比如部門職責,還需要進一步厘清。我們現在雖然通過新修訂的固廢法、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等進一步細化明確了部門職責,但一些行業的環境管理職責仍然不明確。舉個例子,機動車維修行業,本來的主管部門是交通運輸部,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物的環境管理,就還是不明確。再比如,實驗室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礦產資源開發過程中的環境管理等,職責也不明確。再比如,船舶含油污染物,水里的怎么來治理、岸上又怎么來治理?界限不明。
【主持人】亟須繼續出臺相關細則加以界定。
【向 ?霆】是。再一個呢,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的技術支撐,還是存在不足。一方面,鈦石膏、磷石膏、電解錳渣、赤泥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以及油基鉆屑、廢鹽等危險廢物,缺乏穩定高效的資源化利用技術和廢物再生利用產品質量標準。另一方面,歷史遺留尾礦庫渣場,尤其是位于喀斯特地貌區域的尾礦庫渣場,地質環境脆弱、地下水系復雜,通過現有技術手段,整治難度極大。
另外,新修訂的固廢法出臺后,配套措施還不完善。比如新固廢法創設了一般工業固廢跨省轉移、危險廢物環境許可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一系列新的制度,但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實施過程中難以有效執行,等等。那么這些問題,都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主持人】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怎么來解決?
【向 ?霆】目前,我們會加快生活垃圾管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建筑垃圾管理等地方立法,力爭年內出臺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形成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范條例草案。
加快出臺危險廢物精細化管理數據采集、危險廢物分類包裝污染防治等技術規范和指南,擴大危險廢物跨省轉移“白名單”制度覆蓋范圍,推動“無廢醫院”“無廢工廠”等細胞建設、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重點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以及污水污泥臺賬化管理等固化為管理制度和標準規范,讓現有的經驗模式制度化,并在市內適宜區域推廣應用。
【主持人】“無廢城市”建設什么時候在全市范圍內推開?
【向 ?霆】我們正在指導萬州等9區全面開展建設工作,年底前其它區縣會全部啟動“無廢城市”建設實施方案編制,實現“無廢城市”建設市域全覆蓋。同時,我們還與四川省簽訂了協議,年內將啟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進一步凸顯“無廢城市”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
【主持人】其實,“無廢城市”除了以上說的這些內容,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參與主體,就是我們每個市民。
【向 ?霆】是的,我們市生態環境局也在通過各種形式推動和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比如,我們創建了680個“無廢城市細胞”,其中之一就是重慶兒童醫院。
醫療機構,大家肯定都知道,一是垃圾分類難度大。醫院垃圾種類繁多、數量基數大,醫院人流量較大、人員構成復雜。二是垃圾分類所需支出較高。垃圾分類涉及面較廣,主要有宣傳、投放設施、人員培訓、垃圾處置、暫存場所等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三是管理有待提高。醫院人流大、知識層次參差不齊,必須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和人為干預方能確保垃圾分類順利實施。那重慶兒童醫院呢,為此做了很多工作。比如深入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加強設施硬件投入,組建醫院環保志愿隊、建立環保站,最大程度減小固體廢物產生量,分揀出來的可回收垃圾交有資質的單位回收利用。通過構建醫療廢物精細化管理體系,結合二維碼及醫療廢物信息監管平臺的使用,實現了醫療廢物從科室、病房、醫院暫存間產生到收集、轉運的全過程閉環監管,進一步規范了醫療廢物的日常監管,有效防范醫療廢物流失,保障醫療廢物全面安全管控。
【主持人】我注意到包括學校、社區,現在也在大力宣傳相關的知識,像我們家小侄兒現在就成天唱垃圾分類歌,特別有環保意識。通過這一個個細胞,讓我們的整個城市都變得更加綠色、更加可持續。
非常遺憾,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探討只能先到這里。向局長,節目最后能不能給大家做一個簡短的總結?
【向 ?霆】接下來,重慶市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廢城市”共建為契機,深化固體廢物綜合管理改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建設“近者悅、遠者來”的美好城市。
【主持人】聽眾朋友如果還有更多與今天話題有關的問題,歡迎通過重慶“互聯網+督查”平臺進行反映,也可以關注陽光重慶微信公眾號ygcq023提交問題。我們將及時轉至有關部門辦理回復。下周五同一時間,再會!